輸入外勞工種名單一覽 26行業可聘外勞:文員、侍應、送貨

Categories :
行政長官的聲明
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政府將有限度地引入外來勞工,以應對本地多個行業及工種存在的勞工短缺問題。運輸業的輸入勞工計劃率先於本月17日開放接受申請。
具體措施
- 計劃概覽:
- 運輸業輸入勞工的配額上限為6300名,航空業及公共小巴、客車行業則各有1700名的配額。
- 預計審批過程最短可在1至2個月內完成,並預期在今年第四季開始有外籍勞工進入職場提供服務。
- 年齡限制:此計劃未對勞工的年齡設定上限,讓僱主和勞工可根據實際需要自主決定。
勞工政策原則
李家超強調,引入外勞的政策必須保障本地工人的利益:
- 優先就業:本地勞工需優先獲得就業機會,輸入外勞僅針對人手明顯不足的行業。
- 工資保障:引入勞工的工資不得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以確保本地工人的收入不受影響。
- 培育本地人才:重點在於培育和增加本地勞工,引入外勞屬於輔助性及非永久性措施。
政府的後續行動
政府將繼續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以多元措施改善人力短缺狀況。此外,根據2019年建造業議會的預測,未來五年內熟練、半熟練工人及技術員的短缺將達4萬人,因此特別計劃將提供12,000個名額。
黃偉綸表示,政府會參考院舍護理院的輸入計劃,為運輸和建築行業設立特別計劃,並優化現行的補充勞工計劃,以因應其他行業的人力需求。
行業的反應
大灣區航空行政總裁許漢忠對此計劃表示歡迎,指出香港國際機場的客運量及飛機起降量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認為引入外勞將有助航空業的快速復甦,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審批流程
- 申請程序:目前,航空業、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的申請表格和詳情已上載至運輸及物流局及運輸署網頁。申請者需提交完整資料,並經過1至2個月的審批。
- 司機要求:引入的司機需持有非香港地區駕駛執照至少一年,並需參加公共小巴或客車的駕駛考試及相關職前培訓課程。
政府強調,在新安排下仍需保持本地招聘的要求,以平衡本地勞工的權益與行業人手短缺的問題。
26個行業補充勞工優惠計劃
1. 營業代表 2. 售貨員 3. 侍應生 4. 接待員 5. 收銀員 6. 初級廚師 7. 食品加工工人 8. 文員 9. 銀行櫃檯員 10. 電腦/打孔機操作員 11. 電話接線生 12. 布草房服務員 13. 洗衣工人 14. 整熨工 15. 髮型師 16. 貨倉管理員 17. 裁剪工 18. 裁床工 19. 檢查工 20. 送貨員 21. 駕駛員 22. 清拆工 23. 石工 24. 噴漆工 25. 渠工 26. 補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