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對香港勞動力不足的策略

Categories :
1. 增加外勞輸入
考慮到香港經濟的需求與本地勞動人口的短缺,政府必須適度擴大外來勞工的引進。這不僅能幫助填補技術工種的空缺,更可穩定經濟增長。重點應放在以下領域:
- 技能型人才:優先考慮那些具有特定技術或專業資格的人才,如創科、建造業等。
- 審核機制:確保每一項外勞輸入申請均需經過嚴格審查,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權益。
2. 提升本地勞動力素質
政府需加強職業培訓及教育,以提升本地勞動力的素質,讓他們更符合市場需求:
- 持續教育計劃:針對成人及中年再培訓,鼓勵他們轉型至高需求行業。
- 合作模式:與學校和企業合作,推出實習計劃,讓學生提前接觸實際工作環境。
3. 吸引海外人才
除了吸引外來勞工,政府亦需積極推廣香港作為國際人才的安家之處:
- 優化居留政策:簡化簽證程序,提供長期居留或工作許可的優惠條件。
- 生活質量提升:改善城市基建與社會福利,增加外籍專才的生活滿意度。
4. 積極推廣科技應用
隨著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政府應支持企業在這方面的投資,減輕人力需求壓力:
- 扶持創新科技:提供資金或稅務優惠,鼓勵企業採用新技術以提高生產力。
- 研發支持:加強對本地初創企業的支持,促使其開發具競爭力的科技產品。
5. 社會共識的建立
面對勞動力不足的挑戰,社會各界應該達成共識,理解外來勞工對經濟的重要性:
- 宣傳教育:通過媒體及公眾講座,加強對外勞的正面形象宣傳。
- 勞工保障:政府應持續強化對本地勞工的保障政策,避免因外勞引進而導致的不公平競爭。
撰文 : 裘言真 HKET時事評論員
香港的勞動力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政府及社會的共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透過多元化的措施,改善人力資源配置,方能保持香港在全球的競爭力,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